想要有效回答病人所提出的諮詢,藥師需要了解病人用藥、疾病和生活作息狀況,才有辦法評估病人發生症狀是原疾病、新生病因、還是藥品副作用或交互作用所造成,並提出可行之對應建議,其中包含請病人就醫。
藥品諮詢通常需要較多時間來獲得足夠資訊,但往往因病人不甚了解或時間不夠而無法順利進行,因此,藥師需儘可能在短時間內搜集資訊外,並同時幫病人進行「快篩」,依據結果考量後續建議並提供處置措施,例如是否需要立即就醫。
為了在短暫時間內搜集明確資訊,在此介紹「WHAM」檢核重點,英文字依序代表Who & What、How、Action及Medication,方便快速記憶的四部驟諮詢重點,提供藥師參考︰
(1) WHO is the patient and WHAT are the symptoms?
確認病人及症狀,內容包含目前疾病狀況,過去病史、家族病史、年齡、性別、是否懷孕、授乳以及個人以及家族過敏史等。藥師不能直接接受病人的自我診斷,應以開放性詢問,引導病人儘可能描述自己的症狀以及問題;在病人不知道怎麼描述或是藥師需要更進一步確認時,再使用比較直接性或含是或否之問句詢問病人。如以下常用問句的差別︰「喉嚨怎麼了?」「除了咳嗽還有什麼不舒服?」「是否有痰?」以及「痰是什麼顏色?」等。
(2) HOW long have the symptoms been present?
症狀發生持續時間可能是就醫的一個間接性指標。一般來說,症狀持續愈久就可能是較嚴重的情形。
(3) ACTION taken?
任何病人自己做過的處置都應該記錄,包括使用過哪些藥品來改善症狀。除了醫師開立的處方藥品、OTC藥品或指示用藥,甚至用來緩解症狀的中草藥,都應該詳實詢問。如果病人描述症狀及治療歷程(服藥項目及過程)經由您判斷是合適的,但病情沒有顯著改善甚至惡化,就應該建議病人就醫診察。
(4) MEDICATION being taken?
一定要再三確認病人用藥情形及手邊所有藥品。詢問病人藥品使用情形一般有兩個意義,一是評估是否有藥品交互作用,二是藥物引起副作用的可能。而藥品來源可能是醫師處方,亦可能是自行購買,所以藥師還是要確認病人所有用藥,含括保健食品;儘可能給予病人副作用發生時一些處置建議。
評估後可以根據諮詢內容提供用藥指導或生活衛教,以及指示病人用藥來治療或緩解症狀;而部分症狀嚴重的病人應建議至門診或急診就醫。就醫前藥師可視病人需要,給予緩和症狀和降低傷害的相關建議。考量病人個體差異,藥師對下述者需特別注意︰嬰幼兒、老年病人、糖尿病人、懷孕及授乳婦女、免疫低下的病人;包含癌症病人、HIV感染者或感染後剛出院者、曾有重大疾病但有復發或症狀惡化者;如缺血性心臟病、癲癇、慢性組塞性肺病、氣喘等、以及長期服用OTC藥品來改善病徵,而目前卻惡化的病人;如使用H2-blocker控制胃酸過多的病人。
胃腸道症狀由上到下,常見的有︰口腔潰瘍、吞嚥困難、噁心嘔吐 、消化不良或胃酸過多、腹瀉、便秘等等。以下就可能的藥品諮詢及衛教一一討論︰
口腔潰瘍
造成原因通常為感染、傷口和藥品。一般約10~30天就會恢復,具自限性的情形(自限性疾病,就是疾病在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病人自動停止,並逐漸恢復痊癒,並不需特殊治療,只需對症治療或不治療,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的疾病。);當病人出現口腔潰瘍持續超過3週時建議就醫;如有指示使用藥品治療也應提醒病人,一週後若沒有改善應就醫。其他考量如︰病人曾服用藥品治療過而復發、或用藥後惡化的情形、或併有體重減輕、或其他部位的黏膜也有潰瘍情形,可能為病人免疫低下或自體免疫疾病所造成;也可能是藥品的副作用;如carbimazole,carbamazepine,clozapine引起中性球減少(neutropenia)的不良反應,可能併有皮疹或腹瀉時都應建議就醫。
吞嚥困難及疼痛
喉嚨痛通常由感冒、黏膜炎和咳嗽所引起,可能伴隨發燒、全身痛的症狀,通常輕微病毒感染有自限性情形。但若是喉嚨沙啞並持續超過三週以上,合併有吞嚥困難症狀時,可能是喉嚨嚴重感染所引起,如︰扁桃腺炎或病毒引起的淋巴腺熱(好發於年青人),在某些情形下可能需要引流和使用非口服抗生素,所以應建議病人就醫。
另一方面如果出現吞嚥困難、疼痛而沒有喉嚨發炎的情形,如︰吃東西、喝水都會出現有東西黏在或刺在喉嚨上面的感覺;飲用刺激性飲品會造成吞嚥困難(尤其是熱湯、熱水、酒精或果汁)則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;而曾經有吞嚥食物感到梗刺在喉嚨,並且覺得食物吞下後不是直間到達胃部,則有腫瘤的風險,也應建議立即就醫。
消化不良、胃部不適
上腹部局部不適感,病人通常會有酸水或「胃皺皺」的抱怨,可能為特定食物、過量飲食、飲酒或藥品引起的相關症狀。消化不良、胃部不適好發於成人,若是孩童有這類反應時,應懷疑是感染所引起,建議立即就醫。而45歲以上病人且反應是第一次發生時,則因需要排除腫瘤的可能,也應建議就醫診察。
在諮詢時應確實詢問疼痛發生時間(夜間、飯前、飯後、運動等)、發生位置,可以請病人指指看(下胸部、上腹部、右邊、左邊)、是否伴隨噁心嘔吐、食慾是否減少、有無體重減輕、何時症狀會較為緩解、有無吐血或黑便或是服用哪些藥品等,來區別可能產生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膽結石、胃食道逆流、腸躁症或是心絞痛,還是藥品不良反應等等所造成。
對於已服用H2-blockers二週或proton-pump inhibitors四週以上、或曾經醫師藥師指示使用制酸劑(如antacids, alginates等)後五天而症狀持續者,應建議就醫。胃部不適排除嚴重疾病的可能後,除了使用藥品外,通常也應給予生活上的衛教,如避免暴飲暴食、少油、少辣、少刺激性食物、適當飲酒、戒煙以及正常作息。另確實辨別疾病,尤其是心絞痛(好發於寒冷天氣、情緒緊張時、運動後、或吃大餐後,感到前胸有悶痛或壓迫感、重物壓住胸口等,持續約數分鐘,一般都低於 20分鐘。休息或使用nitroglycerin舌下錠數分鐘後,疼痛就會迅速解除。疼痛可以出現轉移至下顎、左手臂或上腹部),發生時應建議立即就醫;若無法分辨時也應建議病人就醫檢查。
噁心、嘔吐
考量就醫原因有三,分別為嘔吐造成脫水、藥品副作用和胃腸道阻塞。嘔吐症狀即刻發生或持續超過2天以上,抑或發生於2歲以下的小孩和老人,通常都應就醫;生育年齡的女性,則應考量懷孕可能性。
嘔吐常由急性感染所引起,一般會伴隨腹瀉情形。aspirin、NSAIDs、doxycycline、bisphosphonates等易刺激食道,常導致嘔吐發生,另外荷爾蒙製劑、類固醇、鴉片類止痛藥等亦可能引起嘔吐不良反應。當病人使用窄效治療藥物-digoxin時,當血中濃度過高,產生中毒反應包括噁心、及嘔吐;老年人對此毒性反應尤其敏感,發生時應立即就醫;嘔吐可能造成電解質不平衡,再加上若有服用利尿劑,digoxin毒性反應可能會更嚴重。另外在胃腸道阻塞考量上,如果病人有吐血、反芻甚至嘔吐物帶有糞便味,都應懷疑可能是消化性潰瘍或腫瘤,應建議立即就醫。
反芻通常沒有噁心反應,所以可以做為區別反芻或是嘔吐的一個指標。不過引起噁心嘔吐的情形很多,應確實了解病人飲食(酒精)、旅遊情形及病史(如︰偏頭痛或內耳疾病)。止吐藥品幾乎皆為處方用藥,所以通常嘔吐都應建議就醫,而藥師當下應做出補充體液的建議。
便秘
會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,在排除red flag symptoms(咳血、吐血、尿血或血便,不明原因體重快速減輕)的情況,通常不會有立即性危險,藥師可以給予增加纖維及飲水攝取量(但需先了解是否有限水情形)、適當運動以及短期瀉下劑投與建議。如果狀況持續兩週以上、腹痛併有嘔吐以及脹氣、血便、併用可能引起便秘的藥品、服用OTC藥品一週以上無效者,都應建議就醫檢查。
腹瀉
多數腹瀉呈現快速且具自限性,不致於造成危險。而腹瀉嚴重度應與個人正常糞便型態和頻率來比較,所以較常造成藥師和病人溝通上的問題,應小心釐清。當諮詢對象為孩童時,務必詢問嘔吐及發燒情形,以了解脫水的可能性,也應詢問家庭成員是否有相同症狀,以辨別群體食物中毒或感染;另外也要注意旅遊史。若症狀持續三週以上則應懷疑是克隆氏症、腸躁症或結腸潰瘍,應建議就醫。
如果嬰兒腹瀉超過一天、3歲以下幼兒腹瀉超過兩天、3歲以上及成人腹瀉超過三天,合併有嚴重嘔吐及發燒,有旅遊史,懷疑是藥品不良反應或糞便已經拉出血或有黏膜狀物等,則建議就醫,以釐清病因並控制症狀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